语种
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English
营业厅
网上营业厅 掌上营业厅
返回顶部
驻村书记的“驻”心记——记江西萍乡分公司选派驻村干部王云野
2023-11-09 江西公司
分享:
   

“来路不明”的青柚、署名的锦旗、组织给村里的荣誉,都印证着驻村第一书记王云野对横岗村的情义和担当。

跟着萍乡市湘东区麻山镇横岗村驻村第一书记王云野在村子转了一圈,再回到村委会的时候,他办公桌上多了几个圆滚滚的青柚。

虽然不能明确送柚人,但他基本上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因为谁家种养了什么,他心里清楚得很。隔个一两天,他定会再去那户人家买点什么,变着法把钱给了。

这一天,是王云野来横岗村的第791天。在这个第一书记的办公室,我们看到墙上挂满了村民送来的锦旗,有送给乡村振兴驻村工作组的,更多是送给王云野的,数了数,一共13块。

今年53岁的王云野是江西萍乡分公司选派的乡村振兴驻村干部。他秉持着“人心齐、产业旺、村庄美”的发展思路,让一个“后进村”迅速转化为“先进村”。

王云野(中)与当地村民一起摘菜。姚雨婷/摄

拾信:建一条通往群众心间的路

时隔两年,回想起初到横岗村的情景,王云野仍记忆犹新:横岗村是麻山镇最角落的一个村庄,地理位置偏僻,地形像个布口袋,村口一座桥就是村里连接外界的唯一出口,没有任何集体产业,主干道是狭窄坑洼的泥沙路,到处可见杂草、断墙,村民家供不上自来水,一到晚上就黑黢黢。

“骑着摩托车,车轮不小心掉进凹槽就出不来了。天一黑,经常有人掉到水塘里。”工作组刚进村时,72岁的老村支书文公明就对王云野说了路的事。

两年后,文公明告诉笔者,其实他当时心里想的是:“工作组成员平均年龄53岁,都是已经退线或即将退线的老同志,你们不过是来应付罢。”

驻村工作组刚来村里几天,就深深领教了开展工作的困难:全村56名党员,几次党员大会都因到场人数不过三分之一而无法顺利召开。

为尽快修复村民对村“两委”的信任,王云野提出:村干部分头行动,用最传统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逐家逐户地上门走访。

两个月的走访后,工作组开始分片区召开屋场会。“前面二十多场屋场会开下来,每一场都像是开批斗会。”王云野回忆,群众积怨已深,直到怨言、牢骚发泄得差不多了,才总算是认真提起意见和建议来,分析总结,问题主要集中在道路破损、饮水困难和村庄环境脏乱等方面。

很快,驻村工作组成员发挥各自优势,争取到三个基础设施项目,筹集资金一百万元。算着距离春节只有4个月时间,工作组把修路作为头等大事来推进。

村组道路改造工程一开工,村里老老少少都义务过来投工投劳,为赶进度,毫无怨言地起早摸黑,只为能在春节前将这条柏油路修好。

终于,在2021年除夕这一天,横岗村5.4公里的柏油道路竣工通车。外出打工的村民返乡、村民串门拜年,走在宽敞漂亮的沥青路面上,议论最多的除了新修的路,就是驻村工作组的好。

新修的村组公路成了串联起驻村干部和村民之间信任的心路。

横岗村修建的新燕子窝广场。姚雨婷/摄

发展:集体收入从“零”突破50万元

“他带着我们去外地考察,我们从来没有过组织外出学习,这让大家心里非常兴奋。”汤家园组的村民小组长周运莲说,为带动党员、村民小组长为家乡共同创业,王云野几次带着他们去榜样村学习考察。

在一次考察回程的大巴上,周运莲主动发言:“我们一定要听书记的,要把横岗村建设得跟紫溪村一样好。”赢得大家一片掌声。

村里有100余亩的冬水田没有人愿种,多年荒芜,草比人高,连制种大户也不愿要。王云野请稻虾种养专业人员前来帮忙,开垦出稻虾基地。

去年,稻虾基地获批为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技推广项目,不仅小龙虾产量高,稻虾米的品质也好,基地为集体经济增收20多万元。

两年来,王云野带领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一道争项目、跑资金,发动村民流转土地,全村发展杂交水稻制种基地1000余亩,稻虾基地150亩,红梨基地1500亩,加上农技公司、副食品加工厂、特邦研学基地,村里有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眼下,除了红梨基地,其它产业都开始逐步显示效益。

产业发展,受益的不仅是村集体经济,还有当地村民。

在红梨基地,70岁的监测户周金萍在施冬肥。“劳动强度不大,一天赚百把块钱,挺好的。”周金萍说,自从村里有了产业后,自己就没怎么闲过。去年夏天,他在制种基地做管理,三个月时间赚了1.9万,拿到这笔钱,他买了人生第一辆摩托车。

在副食品加工厂,300多份盐津果子礼品袋在等着装车。“每月工资大概2500元,又赚了钱又顾了家。”60岁的妇女陈远莲正在打包,她告诉记者,逢上节假日,厂里总是忙不过来。

驻村工作组进驻的第二年,横岗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余万元。100多位脱贫户、监测户、低保户都像老周一样,有了赚钱的路子,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20年的8000元增加到2022年的万余元。

王云野为村留守儿童开展课外辅导。李建华/摄

振兴:“后进村”转变成“网红村”

“我们根本想不到,横岗村变化有这么快、这么大。”看着横岗村村史馆墙上前后两年的对比图,湘东镇组织委员吴婷唏嘘。

在完成村组公路改造后,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干部并没有停下,一系列动作渐次展开:

屋前院后杂草丛丛,就请来庭院园林专家,选育布局果树和绿化树,做到户户屋前有绿植,百步闻花香;

治理荒废的鱼塘河沟与山坡上的芦洞水库,打造成网红垂钓基地、徒步长廊、露营基地,吸引不少游客前来休闲旅游;

空置已久的危房焕然一新成了“童心港湾”,村里老人小孩可以在里面看书活动,村里还开设了村民剪纸艺术班,邀请剪纸艺术家前来教学指导;

拆除断墙残壁,建立起燕子窝亭廊、休闲广场和停车场,村民们白天有了休闲活动的去处,到了晚上,广场舞、露天电影、ktv等活动也在村中心轮番上演。

建成两个30吨的水塔,保障了村民饮水安全,实现了“自来水自由”。村里两口老井也得到清理,水质清冽、终年不断。

设施和环境都好了,来横岗村写生、钓鱼、徒步的人越来越多,曾经横岗村这个“落不得脚”的小山村,变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村”。

王云野(右一)与脱贫户吴思军在村合作社稻虾基地察看水稻生长情况。李建华/摄

回应:将心比心换来群众真心

今年8月18日,王云野的驻村工作两年任期已满。组织再次安排他到其它村带动开展工作。得知王云野要调离横岗,村民们不同意了,联名写信挽留他。

“实心实意,这样的干部真少见,比亲兄弟还好。”村民文守成说。在村委会第一书记办公室墙上的锦旗中,文守成送上的有两块。可王云野还记得,初来横岗村的时候,村民中怨气最大也数文守成,是个“最难缠的上访户”。

文守成患有小脑萎缩,近两年来病情加重,说话口齿不清,与人沟通困难。记者很难听清他讲的话,王云野却听得清楚。问王云野为什么听得这么明白?“能不明白吗?我差不多天天跟他聊,已经熟悉他的‘语言’。”王云野说。

燕子窝组的监测户文小军也给王云野送来了锦旗。

每次经过文小军家,王云野必定会进去拉会家常。看到厨房灶台简易,便出钱请人搭了灶台;看到文小军家还在烧煤球,便送来新的燃气灶和煤气罐;还联系志愿者团队,为疾病缠身的文小军一家送来康复器材……

将心比心,王云野的一片赤诚换来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为修路,村民陈永权带头迁坟;新建村文化广场,村民戴立龙主动拆除空心房;听说村里在找村史馆用房,村民文恒芝捐出150多平方米的空置房;村里引进红梨基地项目,涉及汤家园、鲤鱼等多个村民小组,1200亩的山岭,七天便完成土地流转。

村民们用实际行动回应王云野,王云野也向组织承诺:未来五年继续留在横岗村——王云野与群众之间,实现了一场乡村振兴战场上的“双向奔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